传承英雄正气 激发江的活力系列调研——扶绥站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3-06
  • 点击数:

3月3日,南宁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“社会实践(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)”和广西历史与区情教育特色通识课程“通江之脉——广西激发江的活力”课程团队赴崇左市扶绥县开展调研活动。调研活动由课程负责人、学校副校长陈雄章教授带领和指导,课程组一行17人先后到山圩镇桂南会战山圩阻击战纪念塔、东门镇中山纪念堂、金鸡岩、龙头乡老街及左江沿岸等地,考察抗战历史、孙中山文化及左江流域历史文化。

凭吊山圩抗战阵亡将士

课程组第一站来到了扶绥县山圩镇山圩村,考察位于G322国道旁的陆军第一百八十八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。在烈士纪念塔前,课程组为牺牲的烈士们上香敬酒、鞠躬凭吊,陈雄章教授现场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桂南会战、山圩阻击战及扶绥县境三次抗击日寇战斗经过,1939年11月,日本侵略军由钦州登陆,沿邕钦公路转入邕龙公路,进攻龙州,沿途烧杀掳掠。当日寇窜至山圩附近的守界村时,被国民党一八八师以不足7个营的兵力包围伏击,两军鏖战两昼夜,双方伤亡颇大,血流成渠,横尸遍野。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,1941年4月15日,当地在山圩建立这座纪念塔,一八八师师长魏镇撰写的碑文来纪念这段历史“墓塔既成,爱志其崖略而为之歌曰:桂岭苍苍,左江泱泱;烈士之风,山高水长;巍峨墓塔,万古流芳。”八十多年过去了,魏镇师长所题祭文至今犹存。

走访调研中山纪念堂

课程组第二站来到了扶绥县东门镇旧城村中山纪念堂。这座纪念堂于1936年由越南爱国华侨倡议捐资建造的一座纪念性建筑物。纪念堂是一座具有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特色的建筑,是目前广西现存为数不多的中山纪念堂之一。中山纪念堂五个字是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将领、广西民团副总指挥梁瀚嵩将军所题词。在纪念堂里,课程组聆听了陈教授讲授孙中山先生在广西的革命足迹,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、社会进步、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,折服于孙中山先生大公无私、克己奉公、廉洁自律、不谋私利的公仆风范。陈教授勉励大家学习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,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,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,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爱国思想、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。

调研左江流域商业历史文化

调研组第三站来到左江流域扶绥县境内的龙头乡,组先后走访调研了左江边上的龙头乡的兴龙古街、财神庙、镇龙坊,兴龙古街保存有一些民国时期的古建筑、石板路、古商铺,是近代商业繁荣的一种见证;清朝道光年间此地就有了财神庙,扶绥是一个传统的壮族人数占多数的地区,表明了此地的壮族百姓在清朝就已经有了经商的意识,并不像外人所说壮族群众不懂得经商做生意。陈雄章现场教学时说道:历史上左江航运发达、商业繁荣,一个重要原因是从越南通过左江进行贸易往来;而在江边修建一些庙宇是商人和当地人的一种文化崇拜和精神寄托,也代表一种文化包容与开放。

考察左江流域明代遗址金鸡岩

课程组最后一站来到扶绥县城西笔架山腰的明代遗址金鸡岩。金鸡岩乃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、旅行家徐霞客三进三出之地。课程组在金鸡岩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品味历史的深厚底蕴。金鸡岩的崖壁上题写了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甘苦与夫人黄娟、诗人张报与夫人惠心一块题写的一首诗:“山是故乡明,水是故乡甜,人是故乡亲,月是故乡圆”。陈教授现场为课程组讲授了广西伏波崇拜的缘由主要有:历史上伏波将军对两广地区的平安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,造福了人民,受到当政者的嘉奖,并被后世皇帝多次敕封;伏波将军在平叛战乱的同时把中原文明传到了岭南地区,实现民族融合团结;伏波将军出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。

最好的学习,永远在路上。此次调研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涵与实践案例,同时也让课程组成员对广西的区情和民情有更深入了解,将爱国教育和民族情怀融入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。(“社会实践(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)”课程团队供稿)


陈雄章教授介绍山圩阻击战的历史人物


凭吊抗战壮士后合影留念

讲述孙中山先生的广西历史足迹

调研中山纪念堂合影

考察兴龙古街

考察左江龙头乡商业历史文化

陈雄章教授讲述激发江的活力历史基因

左江边上的金鸡岩

考察金鸡岩碑刻文化

介绍伏波将军的历史贡献

考察左江流域合影

分享到: